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在寒来暑往的时序变换中,“白露”蹁跹而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入诗带着思念,犹如袅娜多姿的妙龄女子,自古深受人们喜爱,许多文人墨客更是赋诗无数,表达深爱。
唐朝诗人羊士谔在《郡中即事三首》其二中写道:“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红荷落尽暗香残留,叶子上的光泽也在白露浸染下寒气逼人。在清秋晨露中含情脉脉的美丽女子,最是惹人怜爱。可诗人还是奉劝那多情的人儿,最好不要孤独地依着栏杆。颇有“秋光白露寒,美女莫凭栏”之味。戛然而止的画面犹如留白,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的秋思情怀,诗的意境美得不可方物,给人以言之未尽的想象空间。
而“诗魔”白居易笔下的白露,则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他在《和答诗十首·和松树》中生动写道:“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八月白露开始降临,它如同一支画笔,给槐树原本碧翠的叶子晕染上不同程度的黄。这里“次第黄”形象地表达了叶子由绿变黄的过程,把秋天的渐变和季节的更迭描写得细腻形象,表现出作者对季节更迭的敏感观察和对秋之美景的由衷赞美。
“诗圣”杜甫对白露更是情有独钟。“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这首《白露》是他客居夔州时,白露踏秋所作。白露时节清晨特别凉爽,柑橘等果子挂满枝头,诗人骑着马儿出来踏秋。诗中通过描写清晨的凉爽、柑橘的果实、江畔的幽居环境等,把一幅绝美的江畔幽居图呈现在世人眼中。“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既写出诗人对秋天果实的赞美,也表达出诗人对诗意秋景的深深迷恋。
写白露,杜甫可谓是“圣手”。他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更使他把白露写出深度。“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公元759年秋,当时还处于安史之乱中。杜甫独自一人幽居秦州,其余兄弟皆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他突然听到远处凄凉的戍楼鼓声和一声孤雁哀鸣,触景生情,思情喷涌,挥笔成诗《月夜忆舍弟》。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全诗题眼,属神来之笔。白露之夜,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想到分散各地的亲人,一缕乡愁笼上心头。同样的月亮,不一样的感受。望着异乡清冷之月,诗人倍感故乡的月亮最明亮最温暖,因为那里有自己思念的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最惹人秋思。时值白露,一弯瘦月,满阶玉露,你是否也会思念重重,牵肠挂肚?不如借着白露明月拨通视频,来一场云聚云游,一解思愁。
□王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