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讯 近日,B先生看到家长群内“班主任”发布寒假作业练习册收费信息,经核实后发现竟是冒充的。1月13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家长如遇此类情形,请一定要亲自和老师联系核实。
虚假领奖类诈骗
近日,W学生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加群后收到“客服”私信称,扫码转账1元即可获得皮肤。W学生付款后,收到“客服”发来的公司账户被冻结的截图,对方称由于W学生是未成年人,转账后公司账户被冻结,现需要W学生配合激活。W学生按对方要求使用家长手机下载了某视频会议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对方让W学生删除相关聊天记录。当晚,学生家长发现个人账户余额不对,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切勿随意相信网上的可以免费领取奖品和游戏皮肤的广告,学生若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不要盲目操作。家长应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对孩子适度教育。
虚假征信类诈骗
近日,A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东白条“客服”,由于A先生之前开通了学生身份认证,现因政策调整必须进行身份修改,否则会影响征信。对方称A先生需要申请几笔小额贷款,立即还款便可完成验证。A先生按照对方提示通过多个借款软件申请了贷款,并提现转至对方指定账户。对方收到钱款后便挂断了电话,A先生察觉上当,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一切要求贷款后转账用于修改征信的都是骗局。
冒充熟人类诈骗
近日,B先生看到家长群内“班主任”发布寒假作业练习册收费信息,称每位同学要缴纳500元的学习材料费用,发布者姓名和头像与班主任一样,群内多名家长纷纷转账。但B先生发现群内班主任的账号有两个,便电话联系班主任。班主任发现有陌生人被拉进了家长群,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班级群内如果老师称需要收取材料费等费用时,请家长一定要亲自和老师联系核实。
退票理赔类诈骗
近日,D学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机场“工作人员”,由于D学生预定的航班已取消,现要对其予以赔偿。D学生确实在月初购买了寒假返乡机票,便相信了对方。对方称需要D学生在某平台购买6张电子礼品卡,将券码告知对方后方可理赔。D学生花费了3000元购买电子礼品卡却未收到退款,拨打对方电话也无法接通,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如收到航班取消、改签等消息,请和航空公司官方客服联系确认,切忌点击陌生链接或随意给陌生人转账。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颜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