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

■一针见血

有一种形式主义叫“打卡”

对未成年人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重要吗?相关生命安全的事,当然重要。但是,一旦这种教育成了形式主义,那就是一种负担。

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了公众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

为什么要取消?不是说没有必要。因为通过科学的安全教育,能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显然,这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一步。但是,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上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而家长却不希望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上网,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有的幼儿园也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然而,不少孩子根本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这就变为了家长帮孩子学,进行打卡。不客气地讲,这种强制打卡要求,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没少折腾教师、学生和家长。更有甚者,这种打卡式学习还催生了商机,知道家长也忙不过来,有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代打”名义,为家长提供有偿“打卡”服务。只是这样的打卡式学习,又还有何必要?

“打卡”这种形式主义太折腾人。近年来,随着4G技术应用的普及,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两微一端”成为基层工作的新标配。《半月谈》杂志曾经报道过某地社区干部,“一人照管60个手机APP账号、3部手机随时连着充电宝、上厕所开会都不忘刷分。”这种应付各种形式化考核的经典场景,成为基层干部不能承受之重。App打卡、工作群留痕,问题不在于App和工作群本身,而在于使用这些工具开展管理工作的人。从“好形式”到“形式化”,反映了一些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懒政、怠政思维,从根子上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现在,折腾完大人又来折腾孩子,不知道到底想要干些什么。

安全教育,应常规化、多样化、系统化,完全浸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安全教育,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例如日本,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屿国,日本的学校始终致力于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学生参与防火、防震、防灾演习,其安全教育完全浸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俄罗斯通过立法将生命安全基础知识作为必修课,1-11年级学生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学校的安全措施、城市中的危险因素、自然灾害事故与人的安全、犯罪性极端异常情况等课程,安全教育已成为俄罗斯中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学校里对孩子进行的安全教育很重要,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但是只有安全教育真正地不流于形式,变成孩子们心中忘不了的知识,孩子们才能平安出门,安全回家。小马飞刀以为,安全教育,是需要携手同心的持续行动,学校加强课程设置、专题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家长及其他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之责,时时言传身教,社会各部门积极承担起各自责任,构建全方位的预防应急机制,全力守护好孩子们的安全。

小马飞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