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6日

■热点辣评

职称评审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明确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政策一出,中小学教师连声叫好——“终于不用为发表而硬写论文啦”。

不过,也有教师担心是“空欢喜一场”。没有了论文这一硬性指标,如果评职称还是由行政部门主导,那就会出现领导“说了算”的问题。有评论就指出:虽然教师“苦论文久矣”,但是,如果职称评审还是由行政主导,那么,“唯论文”还能一定程度守住公平的底线,这就和破除“唯分数”一样,社会公众均已认识到“唯分数”的弊端,但是,破除“唯分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又担心其中掺杂人情因素,制造更多的不公平问题。

职称制度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人才激励、选拔和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对人才管理科学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特别是在不少单位,这一纸证书还成了人才评价特别是选人用才的“硬杠杠”,并未能真正体现“指挥棒”的指引和激励功能,社会对此诟病已久。过去,政府直接参与职称评聘,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因而很难对职称评聘过程进行客观中立地监督和督促。就拿发表论文来说,行政评价更在乎结果评价与数量评价,如对论文的评价,重视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期刊档次,并不重视论文本身的创新价值。这也是催生论文代写、论文买卖交易的原因。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职称评定的标准理应与时俱进。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有关资料显示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可能有特殊的考虑,但数十年后的今天,相关标准理应更接地气,更接近各个行业的实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职称制度改革的症结,就必须改变政府主导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协调好政府、市场与学术三种力量及机制,寻求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价值平衡。早在五年前,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这对于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无疑是一种激励。此次发布的通知也提出,“探索通过学术委员会认定、同行专家评审、第三方机构评价、国际同行评价等方式,提高代表性成果评价的权威性;建立专业性、自律性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公平公正、代表性强、权威性高的同行评价”。

方案是理想的,但能否落到实处有待观察。小马飞刀以为,职称制度改革涉及专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认真听取“评的人”和“被评的人”“用的人”和“被用的人”的意见,必须尊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专业技术人才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而给专业技术人才带来更多获得感。

小马飞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