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6日

■一针见血

老年版App为何受到年轻人追捧

先来看这样一则新闻:本意是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的App老年模式,如今广受年轻人追捧。媒体对此报道称,随着中国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比例的增长,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争夺老年用户,先后推出了页面更简洁、字体更清晰的“大字版”App、“老年版”App,或是在App中嵌入长辈模式、老年模式。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事。当然,凡事都有因果。报道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复杂——大量生活中常用的App不仅广告多,而且界面设计复杂、人机交互体验极差。而工信部出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专门提出,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同时,App中应无诱导下载、诱导付款等诱导式按键。

各类App已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些App的时候,不少App玩起了“店大欺客”的花招。最为人们深恶痛绝的就是“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有的音乐App请求允许读取通讯录、有的外卖App要求访问用户图库、有的阅读App还需要精准定位……如果用户拒绝授权,整个App或许都无法使用;如果用户同意授权,则有可能打开了权限被滥用的大门。比如说定向广告的问题。不久前,有媒体记者对手机App是否存在偷听用户的情况进行了一个实际测试。虽然未证实,手机广告的精准推送,一定就是直接依据靠偷听而来,却也告知我们,经实验证实,App只要获取了手机麦克风权限,并连接网络持续在前台运行,在理论上完全能够偷听录音。对此,有法学专家表示,对于App软件来讲,尽可能搜集公民个人信息,有助于完成大数据画像,进而精准投放广告,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即便是目前不用,也不代表将来就没有用武之地,握着海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就像拥有了一个“聚宝盆”,随时可以“招财纳宝”。然而,对于公民而言,身处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个人信息的这种被动“裸奔”状态,却是高度危险的,不仅意味着个人隐私可能被侵犯,更意味着个人财产和人身也将处于不安全之中。

个人信息是一种资源,必要的个人信息收集是相关企业开展基本服务的基础,但是过度、超范围乃至强制索取使用个人信息,既违背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也侵害了个人权益,给个人隐私的泄露带了风险。尽管随着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愈加关注,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从实践看,未能明晰过度采集行为及其应当的责任范围,使得大量App仍有空子可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当然,手机App接入广告本身并无不可,关键在于相关操作要符合法律规定。如果继续走歪门邪道,被查处、被用户抛弃,是迟早的事。

小马飞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