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1日

脱贫道路上一个不能少

带领工作队走访农户

工作队在驻地做饭

杨正录入户了解民情

姓名:杨正录

年龄:55岁

身份:兰州市榆中县贡井镇

套岔岘村第一书记

党龄:34年

寄语: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我愿用生命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

杨正录喜欢戴党徽,不论春夏秋冬,他的胸前都端端正正别着一枚党徽。8年驻村帮扶,从榆中南山的马坡乡阳屲村到北山的贡井镇套岔岘村,杨正录和乡亲们用双手和汗水与贫困决斗,用意志和智慧创造出了美好生活。

让老百姓有依靠

“乡上去不去?去了(帮)我买些感冒药,买些馍。”一走进魏进五家的院子,杨正录就收到了“指示”。

魏进五是套岔岘村最后一名通过脱贫验收的贫困户。这位79岁的老人,常年和有智力残疾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不仅要干农活,还要照顾53岁儿子的饮食起居,大事小事,他已经习惯了找“杨书记”。

3年多的驻村帮扶,杨正录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套岔岘村的一份子。豁哥家的大饼他吃过,郝奶家的炕头他坐过,宝五哥的地他犁过,老书记家的玉米他掰过,齐五家的烦恼他听过,登旺家的矛盾他调解过,延军的闺女他劝过,光五的哥哥他训过,豁岘里的扶贫林他栽过,柳井池的防疫卡口他守过,生发子的散养鸡他买过,安珍的洋芋他卖过……

全村6个社,常住在村人口47户105人,杨正录熟到连狗见了都不吠不叫。“别怕!别怕!它不咬!狗要是咬我们,说明我们入户入得少。”在常驻人口只有15人的阿拉集社,杨正录如今最牵心的当属杨凯家的300只鸡。

作为兰州市畜禽育种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杨正录经常要行驶五公里多的蜿蜒小道,去看这些鸡苗的生长情况。“前两年都是帮扶单位送的鸡苗,今年是他们家第一次自己花钱买鸡苗搞产业,可得小心伺候。”杨正录说,把服务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有依靠、有信心,乡村才能振兴。

4次死里逃生

“我现在倒不喜欢回城里,堵车、喧闹,不如我们乡下好。”杨正录的驻村工作早在2012年初便已开始。

当年,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榆中县马坡乡阳屲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进驻阳屲村后,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推广适合本地的冷凉型蔬菜和中药材种植,阳屲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1200元提高到2016年的6000元以上,顺利通过脱贫验收。

“长期在村上,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非常弱势,这个群体更需要关爱。”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窘境,2013年9月,杨正录在网络上发起成立榆中爱心公益组织。8年来,他带领300多名爱心人士分别在榆中马坡乡的阳屲村、上庄村、白堡村、旧庄沟村、马莲滩村和新营乡的清水沟村、甘草店镇的好地岔村、清水驿乡的方家沟村、夏官营镇的高家崖村等地举办了26次大型爱心捐助活动,1121名孤残、单亲贫困儿童和150余位贫困老人受益。

扶贫路上,杨正录遭遇过4次车祸,4次都死里逃生。“两辆车都报废了,但我不后悔。”杨正录说,家人现在不让他开车,但驻村工作动辄就是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山路,不开车是干不成事的,“4次车祸都能死里逃生,老天爷留着命就是要我好好地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奉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文 甘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