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1日

充实“钱袋子” 丰富“菜篮子”

工作中的谢成俊

谢成俊

谢成俊指导大棚种植户

姓名:谢成俊

年龄:52岁

身份: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

党龄:28年

寄语:我要把农业实用新技术不断地传授给农民,使他们增产增收,走上致富路,也要把我的“孺子牛”精神洒在陇原大地上。

“我要采访的不是一位农研专家吗?为什么您的工作听起来更像个销售?”面对记者的“门外汉”式疑问,谢成俊笑道:“我搞的是农业应用型研究,是科研示范推广,要的是现实的生产力,要让农村人的口袋鼓起来,也要让城市人的餐桌花样多起来。从地头到餐桌,我很乐意全程参与。”

推介高原夏菜

去采访谢成俊的那天,兰州一直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比起我们那年在江苏徐州遇到的雨,兰州的雨不算什么。那时候去南方搞市场推介,经常要在夜里去高速路口接引送菜车,倾盆大雨让人都无法撑伞。”在一场雨里,谢成俊回忆起2008年到2010年3年时间里,他和同事们去往全国30多个城市推介高原夏菜时的情景:“上班以来就没有公休过,那几年更是连家都回不了几趟。”

在科研力量的支持和农技人的示范推广下,兰州高原夏菜经过几年的“蓄势待发”,2008年产量大幅提升,急需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急需擦亮兰州人自己的农产品“金字招牌”。为此,谢成俊和同伴们几乎把全国的省会城市和一些重点的二线城市跑遍了,去当地的政府部门敲门递函,去当地的菜市场找档口推介。

谈及过去的努力与付出,现在的成绩就是最好的答案!兰州高原夏菜每年外销量已达到110万吨左右,外销地遍布全国大部分城市及东南亚地区,高原夏菜品牌价值在2017年就已达到56亿元。

离不开田间地头

虽然现在还要担任农研中心副主任的行政职责,但他也一直没停下科研的脚步。现在搞农业科研,还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吗?当了领导,还需要一直蹲在地头吗?“袁隆平老先生90多岁都还坚持去田间地头,我们怎么能不去?搞农业离不开田间地头!”直到现在谢成俊每年下乡,和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的时间都不会少于100天。“给农民搞‘推介’也不容易。农民们一开始都比较难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我们就走到地头开会、集中连片搞示范,他们看到效益了就干起来了。”2000年,兰州高原夏菜只有20多个品种,2021年,兰州高原夏菜增加到了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中国人一直把农业作为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截至2020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迈上60%新台阶,比1996年的15.5%提高了44.5个百分点。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陇原大地、祖国大地也正是因为有一个个、一代代像谢成俊这样的农业人敬业奉献,才使得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稳步迈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