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古人履行孝道从头做起

《中庸》载,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但细辨“亲亲”,又相当复杂。人在家族中有多重身份,一身兼任几种角色,为父为子,为兄,为弟,为堂亲等等。故而,孝不易做到。那么,为人子者履行孝道从哪突破?

先秦儒家经典《孝经》开篇明义,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简言之,古人履行孝道要从保护头发和皮肤做起。

上小学时,老师给我们讲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有一回曹操带兵打仗,正值丰收季节,曹操下令严禁兵马踏坏庄稼,违者斩首。谁知他的战马受惊冲进麦田。曹操叫来执法官主动请罪,众将跪地求情。于是曹操挥剑割下一大把头发掷于地上,以代斩首。老师说,古人蓄发是出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道理,由此加深了对古人“头发”的理解。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创作一篇备受后人诟病的《毛颖传》曰:“毛颖者,中山人也……(毛)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这样一位天赋极高、人缘又好的大臣,勤劳王事、颇有政绩,秦始皇对他更是青眼有加。可有一天,秦始皇召见他,本打算委以重任,毛颖满怀感恩,免冠叩谢,不料露出一块秃顶,秦始皇最终“不复召,归封邑”,就因没保护好头发落得黯然退出政治舞台的下场。

头发直接影响仕途?听起来的确危言耸听。不过,古人自有一番道理。古人认为,头发是“肾气”的作用,后来又有“血气说”,即“发为血之余”,“血气旺,则发长美;若血虚少,则发不长”。也就是说,头发脱落多半是身体衰老、肾气不足、血气转衰所致。由此判断,毛颖遭秦始皇嫌弃并非他秃了一块头发,而是秃的象征——年迈不堪重用了。

面对“秃”如其来和“白”上两鬓之类问题,年长者能淡然面对,自然衰老人人理解。而对上有老的中青年人来说,就不胜烦恼了,他们也许不怕被贴“显老”标签,可谁愿背上“不孝”骂名。于是,连潇洒旷达的诗仙李白也不能免俗,他向朋友元林宗诉苦:“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诗圣杜甫因忧心国事,导致脱发严重、发量稀少,从而留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佳句;注重养生的“诗魔”白居易同样遭遇类似苦恼,他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写道:“乃因头发上,经年方一沐。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虽然不是说一年才洗一次头,但白居易脱发非常严重是不争事实,因此他有意减少洗头频次,并自我诊断脱发原因为“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白居易一生的挚友、元和元年(804年)科举及第名列第一的元稹也受秃发困扰。40来岁的白居易鬓边初生白发时,曾寄诗跟他诉苦,元稹还安慰他:“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不曾想。元稹40岁那年,他哥哥给他寄来一条头巾,元稹一试戴,竟发现头巾已无法扎住头发,于是作诗感叹:“病瘴年深浑秃尽,那能胜置角头巾。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元稹患病导致严重脱发也羞于见人,可见古人对头发看得多重。

于是,为保护好头发,古人穷尽了脑汁,发明了多种治秃刷黑方剂。不过,古人又认为,治秃顶、治脱发、治白发方剂中,外抹、外涂、外搽膏类液体药物治标不治本,故多采用内服方剂。如果药物治疗还不能奏效,便采取戴帽子、假发等物理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头发问题。不过,古代的假发,绝大多数是真人头发做的,“四大名母”之一的陶母湛氏就因用头发换来招待儿子朋友的菜和粮,为儿子赢得了好名声。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假发市场的火爆。

履行孝道缘何从“头”做起?我觉得在医疗卫生条件非常恶劣的古代,头发是判断身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中青年人秃发、落发、白发等皆被视为衰老标志,如此怎能有气力和精力孝敬老人?看来,一旦将“孝”系于头发,人们难有“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及“没有后退的发际线,哪来前进的人生”等豁达心态了。

□赵柒斤